抚州学校大全抚州大学大全抚州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

抚州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

  • 地址:
  • 电话:
  • 邮编:344000
  • 网站:
点击查看“抚州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地图完整版
学校简介

学院简介

基本概况

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是依托东华理工大学(原华东地质学院)优质的本科教育资源和53年的办学经验,经教育部批准,于2002年成立的民办普通本科独立学院。2004年,学院顺利通过了教育部对独立学院办学条件的专项检查,并获得专家的一致好评。学院成立之初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年起,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迁至位于江西省抚州市的东华理工大学校本部,以更好的利用其历史资源。院内湖光山色、景观优美、人文气息浓厚、结构布局合理、育人功能突出,是现代化、园林式的新型大学校园。按照“理论基础适度、专业特色鲜明、应用能力突出、综合素质全面”的要求,建立起特色鲜明的多样化人才培养体系。以市场需求为向导,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努力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较强实践技能、富有创新精神,能适应市场竞争且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人才。学院面向全国30个省招生,21世纪初在校学生7000余人。学院设有机电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经济管理系、外语与文法系、资源与环境工程系,共27个本科专业,已实现了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经、管、文、法、教多学科的协调发展。[1]

教师队伍

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366人,教师中有教授、副教授120人,外籍教师11人,中青年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13人、硕士学位132人。学院拥有各类实验室51个,工程训练中心1个,校外实习基地22个,并拥有众多的高精尖仪器设备,如日本电子JXA8100电子探针,德国MAT253质谱仪和多种型号的数控机床等,完全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学院的多功能图书馆藏书资料丰富,拥有纸质图书41万余册。校园网共享万方、维普、人大复印资料、CNKI全文期刊数据库、EBSCO、SPRINGER等14种中外数据库,以及超星、方正等电子图书31万余册。现代化的教学大楼、实验大楼、室内体育馆、校园网等各项配套学习生活设施齐全。

学院荣耀

学院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学生在全国和全省各类赛事中成绩优异。我院学生曾分别获得第八届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东南赛区总冠军、北京总决赛最佳辨手称号;2007、2008年全国数学建模比赛一等奖、二等奖;2008年全国“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江西省三等奖;2008年江西省第四届大学生英语风采大赛一等奖;同时我院学生还在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江西省电子电脑、机械设计等大赛中屡创佳绩。学院综合排名列全国独立学院百强。

学院特色

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一把手负责制工程建设”,建立并不断完善全院上下联动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在全院全程开展就业创业教育的同时,积极开拓就业市场,拓宽就业渠道,分别在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等地区建立实习就业基地20余个,近几年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

校风

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将以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培养和造就一批懂技术、善管理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学院领导

院长邹自力教授,男,1963年8月出生于湖南祁东。1987年毕业于华东地质学院工程测量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5年获中南大学硕士学位。1987年7月毕业留校任教,从事测绘工程、土地资源管理及GIS应用专业的教学及科研工作。历任学院学生工作秘书、团总支书记、教研室副主任、主任,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院长等职。硕士生导师,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教育部高职高专测绘类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理工院校成人教育研究会物理学科委员会第六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测绘学会理事、江西省土地学会理事、江西省国土资源厅专家库核心专家、抚州市国土资源局土地规划专家库首席专家。主持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30余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二等奖一项,省部级科研成果三等奖三项。主编教材五部,其中《国土资源与管理》教材获江西省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公开发表学术专业文章50余篇。

书记余修日教授

师资力量

教职组成

东华理工学院长江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始终坚持依法治教、深化改革、优化结构、强化激励、改善待遇、发展内涵的方针。初步建立了促进教师资源开发利用和优秀拔尖人才迅速成长的有效机制,建设了一支结构优化、素质良好、富有活力、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

21世纪初长江学院专任教师有366人,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近120人(其中教授16余人,副教授100余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130余人(其中讲师110余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7人,在读博士4人,硕士学位73人,在读硕士29人。

优秀人才

先后有省级学科带头人4人,骨干教师5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人,享受省政府特津贴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部级劳动模范2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十佳青年1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才3人。

学校地址及联系方式

学院地址:江西省抚州市学府路56号(邮编:344000)江西省南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兰大道418号(昌北)(邮编:33001)

学院设置

机械与电子工程系

机电工程系是一个以机电一体控制、机械产品成型设计与加工为特色,以服务国防工业和地方经济建设为办学宗旨,培养宽基础、强实践、素质高、能力强且在技术开发、理论研究、设计制造、运用管理等方面具有较大潜力的高等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的教学单位,现已成为具有一定的办学规模、专业门类较多、学科覆盖面广、涉及机械工程和信息与通讯工程等一级学科的工科系部。

机电工程系下设自动化、工业设计、机械工程、大学物理五个教研室和一个工程训练中心,21世纪初本科设有自动化、工业设计、电子信息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和机械电子五个专业,在就业方面具有“范围广、层次高、待遇好”的优势。

专兼职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26人,中级职称的26人,有11名教师具有硕士学位,另有11人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系教师在国家、省级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教研论文百余篇(其中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十余篇),主编、参编、自编教材十余部,申请省部级科研项目两项。

信息科学与工程系

专业设置

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信息工程系是一个以计算机技术为特色,以服务国防和地方经济建设为办学宗旨,培养高级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教学单位。

21世纪初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软件技术三个专业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信息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信息工程(图形图象处理、计算机通讯、信号处理)、信息与计算科学电子信息工程共5个本科专业,10个专业方向。在校本科生950人。

各个专业始终坚持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与管理一线人才为目标,坚持本科教育的办学模式和方向,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实践动手能力和敬业、创业精神、科研能力的培养。全系各专业的设置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主战场,与国家的产业结构和人才需求相适应。

师资队伍

信息工程系的师资队伍是一支知识、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较为合理、综合素质较高,以中青年为主体的学科群体。全系教职工55人,专任教师46人。其中省级骨干教师2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3人,副教授7人,讲师24人;具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17人;35岁以下年青教师25人。这些教师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教学经验,又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与科研能力。

教学条件

为培养名符其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我系在校内建立了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硬件综合实验室、计算机综合实验室,网络设备配置实训室等10个专业实验、实训室,实验室面积超过900m2,仪器设备总值300多万元。为了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各专业培养目标,先后在北京、深圳、南昌等地方的大型IT企业建立了稳定的专业教学实习基地。学生通过实训和实习,不仅将所学理论与实际紧密相联,学习到了职业岗位上实用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而且得到了很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训导。

外语系

外语与文法系组建于2006年5月,由原来的外语系、文法系、军体积教研室等部门合并而成,拥有一支以博士、硕士为主体的精干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63人(含8名英、美、澳、日等国家特聘外籍教师),其中教授、副教授15人,博士、硕士25人,兼职教授、副教授18人。

外语与文法系设有英语(国际贸易方向)、日语、法学、中文、体育五个本科专业,同时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文艺学等三个硕士点,在校学生1500多人。建有模拟法庭和图书资料室,拥有8个先进的多媒体语言实验室和1个国际贸易模拟实验室,在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南昌市青山湖区人民法院、南昌市赣江律师事务所、江西省洪城监狱建有多个实习基地,

外语与文法系拥有浓厚的教学科研气氛,外语系开设的大学英语、综合英语、英语听力等课程获学院优质课程。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为学院重点建设学科,教师陆续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百篇;参与国家社科规划类课题2项;主持省级课题10项。在2003年第八届“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中我系2名学生获东南赛区冠军,并在北京总决赛中获最佳辩手称号。2004年CCTV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中我系获团体一等奖,三名参赛选手获个人一等奖2人,二等奖1人。2006年第十届“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中我系2名学生获三等奖。2006年首届毕业生10名学生考入厦门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重点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同时有为数不少的同学被录用为公务员。

经济管理系

长江学院经管系成立于2002年6月,现有专职教师29人,其中具有硕士学位14人,副教授6人,硕士生导师2人,讲师9人。教师中60%具有硕士学位或正在职攻读硕士。为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经管系还先后聘请新西兰、新加坡等地外籍教师担任双语教学,为我系本科专业先后开设了四门双语教学课程,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长江学院经管系共设有会计学、企业管理、国际贸易、财务管理四个教研室,开设国际贸易、会计、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四个本科专业。21世纪初在校学生1600人(含国际贸易二本386人)。

在加强教学工作的同时,我系教师也积极开展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到2005年12月,共承担各类教学与科研课题20余项,其中省级课题7项,发表各类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核心刊物30余篇,公开出版教材3本。

经管系非常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21世纪初建有校外实习基地3个,建有国际贸易模拟试验室(80人规模),供学生进行国际贸易实务模拟操作。订阅各类经济管理类期刊杂志200余种。

2006届毕业生是我系首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85%,我们的办学成果得到了社会各界尤其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长江学院经管系以培养实践型经济管理人才为宗旨,借鉴、引进国内外优秀的教学资源、不断探询教学方法与经验,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力争建设成为独具特色的经管类高级人才的摇篮。

资源与环境工程系

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以资源勘查、工程测量及地理空间信息数据采集与管理等为主要特色,以服务地方和国防经济建设为办学宗旨,培养高级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资源与环境工程系21世纪初开设资源勘查工程、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系统、土木工程四个本科专业,各个专业始终坚持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与管理一线人才为目标,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实践动手能力和敬业、创业精神的培养。

资源与环境工程系十分注重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质量人才,该系师资队伍实力雄厚,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2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4人,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教师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教学经验,又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技能。系实验教学体系完善,拥有数个“产、学、研”三结合基地。学生参加老师的科研活动是我系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之一。学生在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和课外科技活动中参加科研工作的人数占90%以上,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学生比率达100%。

资源与环境工程系注重学术交流,积极参与科技合作,并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系讲学。

优越的办学条件,良好的学术氛围,加上全系师生的不懈努力和国内著名专家学者的关心和支持,资源与环境系正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相关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相关新闻